未来索引
开启左侧

“物联网智能家居”实现“远程互动”

[复制链接]
邢远 发表于 2013-5-6 17: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果你经常在外地出差,担心孩子在家自觉性差,功课不能按时完成,你该怎么办?如果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年龄较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母不放心又该怎么办?留守儿童总是让父母牵肠挂肚,如今这个老大难问题有了好帮手,只要配备智能家居,你在千里之外,也能通过手机视频看看孩子的生活状况,并同孩子聊天,真是让人喜出望外。
  留守儿童现状不容乐观
  据了解,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和城乡差别增大,许多农民夫妇在忙完自家的农田以后,纷纷选择了进城打工,多挣点孩子学费,也可以改善生活条件,但问题随之而来,孩子怎么办,多数家庭选择了将孩子留在家中,跟爷爷奶奶生活,或寄托在其他亲戚朋友家。
  但时间一长,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而有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里问题已是迫在眉睫。这还不算,有的留守儿童的生命安全居然也出了问题。据媒体报道,湖南省涟源市曾遭遇一场特大洪灾,12名儿童死亡,其中11个“留守儿童”。
  据悉,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河南是第一劳务输出大省。全省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有3500万人,外出务工半年以上人员达到1557万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河南农村14周岁以下留守儿童242.75万人占全国留守儿童总人数的10%。
  智能家居帮助家庭远程互动
  中国社科院院士张敏轩表示,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通常父母外出打工后,与孩子聚少离多,远远达不到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孩子的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会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ZigBee的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离家父母在千里之外关心和照顾自己的孩子。例如,父母在外打工,家中只有老人和孩子在家,首先安全问题不用担心,因为门上配备了云智能锁,不光结实耐用,还有报警功能,如果有歹徒非法开门就会发出报警信号,家中的窗户也配备了窗磁传感器,以抵御来自窗户的非法闯入。
  除此之外,父母还能通过手机查看家中的生活状况,例如夜里孩子的杯子是否盖好,看看孩子每天是否准时做作业,而且和孩子进行视频交流,谈谈孩子的学习生活,有没有什么烦恼,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克服留守儿童形成的心理障碍。
  智能家居不仅能照顾儿童的生活,也能对家中的老人进行特别照料,比如家中的云血压计、云体重计,每天检测老人的身体状况,并将相关数据进行保存,并传输到社区医生,还在家中设立在卧室、厕所、厨房设立智能按钮,一旦摔倒就按下按钮,就能及时向警方或社区发出报警信号,便于及时施救。
  这是一款专门为养老服务、养老管理而设计的智能化平台系统。该系统由多媒体智能网关、各种水晶控制面板、各种感应器和探测器、安防监控设备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组成。可以实现全自动化控制检测,能够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所有的需求。例如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光照、温度、气体浓度以及预设的老年人习惯等情况来自动实现开关窗帘、开关空调、开关窗户并与老年管理中心保持实时通讯;根据老年人医疗护理的需要轻松实现室内情况监控、网络视频传输、一键报警以及远程操控保障等服务;根据老年人的喜好满足其点餐、送水、购物、娱乐等基本生活要求。在这样的全智能化环境中生活,老人不仅能够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还能充分享受到生活所带来的无限乐趣。这就是物联网时代智能家居赋予老年人居家养老的主旋律。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精彩评论1

李小呆 发表于 2013-5-7 15: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3:}
智能技术共享平台 - 未来论 http://www.mywll.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2973

粉丝3241

帖子9943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广告位
!jz_fbzt! !jz_sgzt! !jz_xgzt! 快速回复 !jz_sctz! !jz_fhlb! 搜索

智能技术共享平台 - 未来论

关注服务号

进入小程序

全国服务中心:

运维中心:天津

未来之家:天津 青岛 济南 郑州 石家庄

                商务邮箱:xy@mywll.com

Copyright © 2012-2021 未来派 未来论 (津ICP备1600023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