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芝维 发表于 2017-9-29 10:13:05

别人靠AI+背景调查拿了千万美金融资,我们也能做到吗?

背景调查,听上去是一个很古老的词汇。尤其在现如今,员工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去了解员工能力背后的那些事。在大多数中小型公司里,背景调查往往只是和员工的上一家公司象征性的通一通电话。倒是在大型企业,尤其是外企、合资企业中,会关注员工的征信状况、教育履历以及犯罪记录等等。

本来,这只是一项普通的企业需求,直到共享经济的出现,给这个领域带了变革和机遇,并且催生出了一批优秀的创业企业,Onfido就是其中之一。



以往的雇佣方式是什么样的?写简历、电话邀约、当面沟通、入职后每天在公司工作,即使是外包、远程办公也要常常通个电话进行沟通。可共享经济来了,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雇佣”模式。比如Airbnb的共享房屋模式,房主和住客虽然都不“就职”于Airbnb,却也利用Airbnb的平台进行获利, Airbnb则从双方交易中提出佣金,同时会为交易双方提供一定的背书。



这就形成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用户为共享经济平台提供收益、做大估值,而共享经济平台对这些用户基本一无所知。可要是这些用户行为不端,平台肯定是首要背锅侠;住Airbnb被房主骚扰?平台监管不力,发微博!滴滴司机车牌不对?平台监管不力,发微博!自己家儿子破解共享单车密码锁遭遇交通意外,平台监管不力,起诉!

可实际上,共享经济平台最多只能获得用户的证件、房屋、车辆等等的照片。连照片的真伪都难以判别,更别提关注这些用户是不是变态了。要说挨个调取这些用户的各种记录进行背景调查,又根本无法承担高昂的成本。



(Onfido三位联合创始人)

Onfido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Onfido来自英国,和大量本土信用机构进行合作,了解员工的信用状态、犯罪记录、教育履历、是否涉嫌恐怖主义活动、是否位于全球监控名单之中等等信息。帮助企业和各种机构对员工和用户进行远程背景调查和身份认证。数据库非Onfido最大的优势,引起行业关注的是他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背景调查的更多可能

Onfido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较为基础,基本分布在图像识别领域。比如视频级别的人脸识别——要求用户对着摄像头做指定动作、说话等等,防止出现用静态图片、3D打印伪造人脸的情况。还有就是关于证件、文件的图像识别,包括护照、身份证、驾照等等,识别出那些伪造、经篡改、遗失的证件,并对其进行标记。最后将用户外貌特征和文件匹配,最终打造出一个授信引擎。



最近,Onfido又拿到了一笔高达3000万美元投资,声称将应用于人工智能身份验证领域。

客观看来,Onfido在技术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过人之处,甚至很有可能也是一家靠人工智能包装自己的创业企业。但我们关注的,是人工智能+背景调查在当下的各种可能。

其实需要更低廉高效背景调查的不仅仅是共享经济平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第二十一条:电信、互联网、金融、住宿、长途客运、机动车租赁等业务经营者、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客户身份进行查验。包括众筹、互联网慈善等等,互联网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却很难让我们看清彼此。

以目前我国的大数据储备量和图像识别技术,完全可以完成基础的背景调查。更多的想象空间,存在于完成背景调查之后。

比如在共享经济平台上,消费者选择或者平台的依据,往往是来自于用户在该平台上的历史行为。导致不同素质的用户都要从0开始累积信用评级,最后往往导致做的好不如来的早。而有了前期背景调查,可以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更好挖掘以往数据,加深对用户的理解从而辅助平台派单或消费者选择。

同样,在招聘市场中也是一样,利用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受聘者,而是通过对受聘者的了解更加高效准确为其匹配职位。想象一下,受聘者和猎头/HR不再需要表面寒暄,私下怀疑对方的信息有几分真实,面对岗位选择和薪水艰难的沟通。而是通过简单计算就能了解彼此真实的能力,和最适合的岗位。恐怕会让招聘这件事省去很多麻烦和尴尬。

最重要的是,这一切的成本都会比以往更低,让更多人和企业负担的起。

都在对标过去,谁能成为未来?

目前在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些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主打特色的背景调查企业,比如51猎头、萝卜猎手和信柏科技等等。可惜的是,这些企业大多都停留在传统的招聘市场,服务大多也是传统金融、大型集团等等。他们往往对标咨询公司提供的背景调查服务,生成比对方速度更快、价格更便宜。



争夺存量市场并没有错,可难免有些目光狭隘。Onfido成功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服务价格比传统方式更便宜,而是因为帮助共享经济平台、食品配送等等无法进行传统背调,却又存在巨大需求缺口的企业。回过头来看看中国庞大的市场,互联网租赁、众包配送、众筹……无一不需要以清晰的背景调查来加强用户对平台的信任。与其让大企业少花点钱来知道某一位行政人员在上份工作中有没有多给自己拿几根碳素笔,我们更想知道今天下班叫的是不是一辆套牌车。

在这种现状之下,我们或许可以理解那些担心被人工智能抢走工作的人了。当新技术出现,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利用价格优势与传统企业争夺存量市场,而不是去开发新市场。这样下去,自然只会让人事业。

要知道,创新二字,将“创”放在了前面。“新”不仅仅可以用来替换“旧”,更应该带来无限的希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别人靠AI+背景调查拿了千万美金融资,我们也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