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是风口,但真实的养老大数据现状是这样的
罗胖在跨年演讲中说,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最核心的还是数据,没有数据一切无从谈起。随着政策推动、数据爆炸、技术的成熟让大数据较之前有了更快又落地的发展。见证时代的巨变,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算是一件幸事。1 政府强力推动、产业乱象丛生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号);《意见》提出,到2017年底,实现国家和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以及全国药品招标采购业务应用平台互联互通,跨部门健康、医疗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基本形成;到2020年,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16年8月份,卫计委确定福建省、江苏省及福州、厦门、南京、常州为第一批试点省市,启动第一批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国家试点工程。卫计委主任李斌说,“十三五”时期,将全面推进建设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国人口并实现数据动态更新;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养老新兴业态的融合和发展,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健康服务的深度融合。工信、民政部、卫计委2017年2月16日下发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到2020年,建100个示范基地,培育100个行业领军企业。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传感器的发展,数据量越来越多,各个公司搜集的个人数据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数据泄露、买卖的事件层出不穷,已经对人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想想身边的骚扰电话及老人精准被骗事件。由于大数据是新兴产业,相关立法监管还未跟上,尤其是国人的数据保护意识还未成熟,数据泄露、买卖事件层出不穷极大损害了行业的公信力(想想P2P)。大数据的培训虽然贵但并不专业(数据人才本就缺乏,更不要说老师)。虽有政府扶植,但是实际效果却很尴尬,在某些不懂大数据的官员面前,中国特色关系似乎成为考量重点。最重要的一点,虽然有各种投资,但是大家挣到钱了吗?2 大数据不是企业的风口,但实际有用、已成标配近两年来大数据热度不减,仔细看看企业现状,很多打着大数据的公司所做的还是传统数据分析的事情。数据量都不到TB级别,如何做大数据?中国之前并没有相关专业,大数据专业人才缺乏,人才都没有,如何做大数据?但对更多大公司来说,已在默默应用数据,随着数据的积累和开放,大数据从业者们可以从开发数据中做出创新,分享自己的产业、消费趋势、投资热点见解,类似的还有城市数据爱好者们崛起。数据竞赛平台的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才培养。政府在数据开放、数据行业法律规则制定方面已开足马力;2017年2月广州市经信委宣布,政府已归集51个部门约17.6亿条数据,建立约5.4亿条数据的信用主体库。广州将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动数据共享,建立政府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常态机制。福州市2017年以“免、补、奖”三大政策扶持企业发展;贵阳进一步整合大数据产业优势资源,重点实施创业创新孵化、主体培育、创业创新服务三大重点专项任务,加快发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北京大数据行动计划指出,到2020年培育20家以上面向全球的平台型龙头企业,大数据和云计算从业企业达到500家以上,打造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形成首都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海大数据实施意见表明,到2020年,核心产业产值达到千亿级别,建成3家大数据产业基地,培育和引进50家大数据重点企业。深圳市大数据行动计划指出,到2018年底,建成完善的大数据基础设施,政府数据开放和大数据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形成较完善的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数据产业链,成为国内领先的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市和大数据产业发展高地。近期,虽然养老大数据新闻减少了(或许是神奇的故事讲多了也不再神奇),但深入一些公司内部去了解能发现,更多的公司已经抛弃“大数据”这三个字的噱头,它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战略,而不是融资时漂亮的PPT。
3、数据分析不是神话,但对传统养老产业改造切实可见前两年大家都在鼓吹大数据的神奇,仿佛企业不用大数据、不进行数据化改造就无法继续在竞争中立足。数据分析公司也层出不穷,有些提出要颠覆养老传统行业。看到国外各种脑洞大开的数据应用案例一度也让人惊叹!但是中国和国外的差异巨大,中国文化中缺少数据文化,很多行业数据积累少,就大数据概念和应用来说也至少晚了10年。在中国实际应用中,如果不了解养老服务业的实际情况,互联网人只在理想中用数据可以改变传统业务是非常不切实际的。彼时虽然大家有美好的愿景,实际应用还是处处碰壁。做数据分析还是以服务为主,可复制的产品不多。目前中国的大数据创业公司有八百多家,其中金融和营销近两百家。金融的征信、放贷、精准营销、广告投放方面都已有十分成熟的数据产品,针对公司各渠道数据整合管理的产品也有不少。近两年健康、养老产业也出现了一些数据应用公司和案例。对于大数据企业来说,对养老服务业的改造要从建立数据源开始。未来大企业不仅是技术的优势,更是数据的优势,这种优势形成的鸿沟使初创企业永远也无法追上他们的脚步。在个人逐渐被数据化的时代,个人数据应用管制越来越严,国家开始立法管制,2016年11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将在2017年6月正式实施,对数据采集、使用都有明确的规定。未来企业对个人数据的使用限制将越来越多,政府数据立法开放和各地数据交易平台的建立让数据获取逐渐纳入法制轨道。老年人也逐渐意识到自身数据的价值不愿意授权自己的数据。但很多时候大家对数据搜集防不胜防。就使用手环、手机、智能摄像头来说,基本你所有的使用行为都能被记录,这在某些方面是有利的,比如有了这些数据,老人突发疾病预警、失踪寻找、风险纠纷、精确营销等都能更加便捷有效,但是信息一旦泄露所造成的损失也更加巨大。未来数据量增多,大数据将成为常态。老友邦看好大数据在养老服务业的使用,大数据在寻根溯源、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精准营销等方面都能发挥巨大作用,它在未来会像自来水、电、通讯等公共服务设施一样逐步渗透到养老服务业的各个角落。老友邦认为从热潮到稳步发展,终究还是要落到“做”上,其实大数据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它是真正需要脚踏实地做好细节工作,但做好了这些,人工智能、智慧健康养老、传统养老服务的升级转型才成为可能。本文参考卢谊等相关文章及网上资料,享有著作权,欢迎转发,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老友邦“老友邦”专注于养老+,有料、正能量,以促进产业的繁荣和发展为使命!
赞:) 支持+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