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远 发表于 2013-8-26 12:21:05

智能温控器Nest诞生记:3年内从车库办公成长到200人的公司

编者按:本文来自Startup Grind创始人Derek Andersen,Startup Grind致力于汇集全球创业者,并进行创业者培训、激励和牵头。这篇文章为他对Nest联合创始人Matt Rogers的采访,主要讲了Nest的创业成长故事。欲详细了解Nest,可参考我们之前的报道。

我记得Nest Labs 第一次被新闻报道时,业界还普遍感到很诧异。那种感觉就像是科技版复仇者联盟集结到一起是为了建立办公园区,而不是拯救世界。几周前我和 Nest 的联合创始人 Matt Rogers 在 Google 的创业者服务中心见面,才了解到这个公司背后的故事和未来的愿景,他们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上最强的软硬件公司。

公司员工的卖力工作,才有了今天的 Matt Rogers。如果你觉得你工作已经很努力了,不妨看看我们的采访记录再做评价。三岁的时候 Matt 有了第一台 Mac,在 Gainesville 的童年时光里,当有人问起他的理想时,Matt 会回答“我想在苹果工作”。16 岁的时候他把自己做的机器人拿出来参赛。在 Carnegie Mellon 读大二时,他包揽下机器人实验室的一切基础技术活,只是为了能有机会在这工作。大三时的 Matt 在 Monster.com 上申请苹果实习生的职位,孜孜不倦的缠着苹果员工,直到他最后如愿以偿。那个夏天他承担了最繁重的项目(重写 iPod 所有软件),那三个月对他来说像是过了整整一年——每周工作 7 天,每天工作 20 小时,几乎连觉都睡不了。为此他获得了什么?苹果发给了他一笔奖金,当时 iPod 的 VP Tony Fadell(后来成为 Nest 联合创始人)回忆说,这对于一个实习生简直史无前例。

在苹果的日子

毕业之后 Matt 回到苹果工作了几年,专攻 iPod nano 和 iPod classic 的固件开发。工作的第一个周末,Matt 忙着搬家和购置家具,后来经理问他“你去哪里了?”Matt 回答说,“我去买家具了。”“你应该在这里上班。”经理说,“你应该为 iPod 五年之后的领先地位做出努力。”

2005 年 12 月,Matt 和一个小团队开始了一个名叫“Purple”的项目,投入开发首批 iPhone 概念机。那时候公司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一切,包括几个他们自己的经理。他们花了 4 个月的时间建构了初始原型,但这还不够完善。第二个版本就是 Steve Jobs 2007 年 1 月在 Macworld 的舞台上揭晓的那一款。在此前 4 周,团队一行 25 人专门去中国找人手工打造将在 Macworld 上展示的首批 200 台机子。团队被分为早晚两班倒,夜以继日地加班,甚至连圣诞节和新年都没有休息。

Nest的成立

有过负责 iPhone 的经验之后,Matt 相继带领了 nano,Shuffle 的开发,以及 iPhone,iPad 和 Apple TV 的部分项目。2009 年底他招了 40 名员工和管理团队开发产品,这时 Matt 还没到 30 岁。那个秋天他和 2008 年从苹果离职的前老板 Tony Fadell 共进午餐,长谈中表达出自己想创办公司的打算。“你想做什么?”“我想做智能家居。”那 Tony 怎么回答的呢?“这个想法不靠谱。一般人不会去买智能家居的,只有 geeks 会。”但事实上 Tony 已经在 Tahoe 置办了一整套的智能家居,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地源热泵空调以及其他东西。Tony 关注到其中的一个方面,“你能给我做一个自动调温器吗?”Matt 回答,“当然!”Tony 说,“那我们半年后开动吧。”

从一早在苹果的实习经历开始,Tony 和 Matt 就结成了理想的合作关系。“我们在想法上很相似,甚至能知道彼此要说什么。如果没有他的话我根本没把握能做成这些东西。”

这个主意值得放弃在苹果的光明前途吗?Matt 在短短几年里就从实习生升到了高级经理。“我们明白的越多,也就越意识到我们非做这个公司不可。我们能节省 10% 的能源,解决长期性的难题,不用创新却有数十亿美元的市场。为什么不去做呢?”

Matt 在 2010 年春天辞职,在 Palo Alto 租了一间车库秘密启动他的事业。Matt 去见了一些老同事,问他们愿不愿意辞职、(免费)参与他一个不方便透漏的新项目。最初的 10 名员工免费干了半年,直到 2010 年 10 月他们筹到第一笔钱。他们省吃俭用,用 Tony 和 Matt 的钱支撑着项目的运行。“我们基本上每周工作 7 天,每天 12 小时,太疯狂了。不是所有人都住在办公室,有些人有家室,所以他们会回家吃完晚饭再回来。”他们仅仅在感恩节的时候休息了几个小时。Matt 声明在那种极端困境中也没有人遭遇离婚,并且强调“他们的太太现在都很幸福”。

这时候还没有人知道 Tony 也参与了项目。“早期我们的行动都很隐秘,没有网站,没有 LinkedIn,什么都没有。在我们之间也没有任何交流,我不会告诉他们 Tony 参与进来。他们所知道的情况是,我是公司唯一的创始人,为了招到第一批人,我请他们吃饭、喝咖啡等。”

这就是 Nest 的早期,暗地里创建了棘手无比的软硬件产品,资金有限、却在由 Facebook、LinkedIn、Groupon 和 Twitter 主导的人才争夺战中集结到一批精英人才。“这个团队里有我以前在苹果的老员工,CMU 的教授,和 Tony20 年前在 General Magic 时的同僚。其中有一个是 Twitter 的 VP,一个正在负责微软的用户体验。与大多创业团队所不同的是,我们团队平均年龄在 40 左右,我可能是里面最年轻的。”

从 Kleiner Perkins、Google Ventures、Lightspeed、Shasta 以及其他一些投资方那里得到 A 轮融资之后的一年,他们开始了首批产品的生产。那年春天遍布 Nest 的谣传,说它估值达到了8亿美元,拿到了 8000 万美元的投资,每月能生产 5 万台自动调温器。2010 年还在车库中办公的 Nest 现在已经是拥有 200 多名员工的公司,产品销售渠道覆盖了 Lowe’s,Apple Stores、Best Buy,另外一半通过网上销售。当然公司也未能逃过争议,曾因为侵犯病人的权利而被 Honeywell 起诉。就像智能家居产业一个朋友最近跟我说的那样,“大家都在审视 Nest”。尽管如此,Nest 在近期仍然收购了风投支持的能量仪表板提供商MyEnergy。

打造硬件

Nest 在 A 轮融资一年后推出了首批产品,全面启动后的 18 个月,Nest 有了 75 名员工,花费了近 1000 万美元。“因为我们有一帮经验丰富的精英人才。这对他们来说也许是重操旧业,但与前公司(苹果、三星、Google)所不同的是,你没有任何支援。在苹果的时候我们可以花一年去做项目,做好充足的准备后提交给运营团队,进行规模生产和全球推广。在之前的公司我们有各自的职位,但在创业公司这些都不复存在。你可能要负责 HR、设备、甚至是看门。你必须要这么做。”

也许会有人疑惑,为什么很少有创业公司去做硬件?或者说大多数创业者都选择做 app 或者网站,而不是做硬件设备?创业本身已经是很难的事情,也不在乎这些了。Matt 说,“如果我和 Tony 没有之前在 Apple 的经历的话,我们不可能有 Nest。做这样的综合性消费电子设备实在很困难,而且要生产消费电子产品本身就是一件耗资巨大的工程。你得构造原型和工具,得有一个完整的生产线,还要应付库存成本。这实在是贵的令人发指。”

采访结束之后,我把 Matt 送到车上。那时已经是晚上 9 点了,但他还精神抖擞的准备回去再接着工作到深夜。Matt 跟我说起 Nest 的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他的态度让我不禁想象几年前他如何描述在假期工作。“必须得这样做。”他淡定的说到。是的,如果你真的想要改变世界的话,我举双手赞成。

ayControl_KNX 发表于 2013-11-25 13:26:01

{:soso_e17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智能温控器Nest诞生记:3年内从车库办公成长到200人的公司